文章-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人生

【专家智点】李培根:面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

来源:广东省机器人协会 | 发布时间:2022年10月10日

新视界、新思维、新洞察

 

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认为,面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,应践行孪生、协同、自主、超越四点。
 

 

作为“第四次工业革命”的重要基石,工业互联网一方面连着传统工业制造业,另一方面连着新一代信息技术,不仅是实现工业经济全要素、全价值链、全产业链连接的新型基础设施,也是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力点。

 

01

        孪生        

李培根指出:“‘孪生’指的是数字孪生。新一代制造的最大特点是数字孪生,其中关键在于和物理生命体的‘共生’。所谓共生就是数字孪生体(描述物理对象在其全生命周期中与系统动态过程的数字化模型)和物理实体联系在一起的全生命周期。数据好比物理生命体的‘血液’,数据及智能赋予物理实体以‘生命’,而数字孪生则是智能化设备的‘灵魂’。”
李培根强调,未来智能化设备发展的关键在于数字孪生。例如,在风力发电机上面搭载传感器采集数据时,除了机器本身的数据之外还有风场的数据,如风力、风向等,基于这些数据,借助数字孪生模型进行仿真来调整风力发电机叶片的角度,可提高风力发电机的发电效率。

02

        协同        

“协同”指的是人机协同。“协同表现在很多方面,比如在开发产品时,开发人员和软件系统之间是协同关系。”李培根表示,利用人和智能系统的协同、迭代,可以产生更好的效果。“人和机器人的共融是机器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。在同一物理空间内,充分利用人和机器人的差异性与互补性,通过人机个体间的融合、人机群体间的融合、人机融合后的共同演进,实现人机共融共生、人机紧密协调。而让机器人自主完成感知与计算,则可以在人机共融后,让机器人与人类在感知方式、思维方式和决策方式等方面紧密耦合。”李培根说。

03

        自主       

“自主”指的是自主移动技术。李培根表示,自主移动技术的发展加速了机器人技术的演进。机器人应该适应人口稠密空间、自动化操作条件等不同环境。自主移动技术基于地图定位技术,运用该项技术的自主移动机器人(amr),可通过扫描作业环境自主更新地图,因此无须辅助固定信标,对工作场地几乎没有改造需求,可以达到“即到即用”的效果。李培根举例称:“自主移动机器人融合了激光雷达、深度摄像头、超声波雷达等多项感知技术,可全面感知环境信息。自主移动机器人还拥有智能的决策能力,可以在生产环境中灵活、自主地躲避障碍,很好地实现了人机协同,非常适合部署在复杂、动态的生产场景中。当机器人‘走出’受控仓储和制造环境后,各行各业将迎来发展机遇。自主移动技术非常重要,未来在制造环境中应用将会越来越多。”

04

        超越        

“超越”指的是超越传统生产模式。李培根坦言,人工智能技术也许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科学认知和传统文化,但还要打破传统生产模式空间限制。李培根举例:“一个人类操作员只能操作一台机床,而虚拟操作系统,则可以同时操作多台机床,甚至可以实现远程操作,这就是超越传统生产模式空间限制的典型案例。起初,人类发展自动化制造的目的是希望它能替代人的体力,而随着技术演进,人类已经不满足于自动化制造仅替代人的体力,更希望它能替代人的脑力。传统自动化制造主要是解决确定性、有固定模式的问题。而现在则不同,通过数字技术、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解决非固定模式、非结构化、不确定性的问题。”“有科学家曾表示,大数据时代最大的转变就是人类放弃了对因果关系的苛求,而关注相关关系。”李培根指出,在一项工程中需要关注因果关系,但不能只关注因果关系,还要关注相关关系。超越常规的因果关系与相关关系,可以体现出更多的批判性思维与整合思维。此外,在生产环境的安全性方面,李培根指出:“产业数字化正成为数字化的主旋律,其带来新机遇、新场景的同时,也可能让环境安全变得‘脆弱’。数字化面临的外部威胁将不断升级并走向复杂化,网络攻击威胁已经超越传统安全威胁。此外,大量数字化新技术、新应用的产生,导致简单的安全问题升级为复杂的安全问题。”李培根指出,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,关键基础设施、工业互联网、车联网、能源互联网、数字政府、智慧城市等新的应用场景中,存在大数据安全、云安全、供应链安全、物联网安全、新终端安全、区块链安全等一系列新的安全挑战。

(本文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公开演讲整理而成,未经本人确认。)

广东省机器人协会

guangdong robotics association.

tel:020-39387677/39344209      mob: 86 13826156799/13925156799

传  真:020-39387677      e-mail:gdsjqr@126.com

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开泰大道38号5楼西侧

  • 协会服务号

  • 协会订阅号

  • 协会入会申请表

网站地图